氫離子
同修 / 2022-08-09
氫離子反應:
H(g)=H+(g)+e
的電離勢13.59電子伏特(△H=569千焦·摩-1)較高于Xe的第一電離勢,與Li或Cs和其它許多元素的相比要高。所以,除HF是可能的例外,氫與其它元素間的鍵必定主要是共價性的。HF的鍵能是5.9電子伏特。純離子鍵的鍵能可由:(1)H的電離能13.6電子伏特;(2)F的電子親合能一3.5電子伏特和(3)在HF中可觀察到的核間距離內H+F-離子對的上限靜電引力一15.6電子伏特,三者的和來估計。這幾項的和是一5.5電子伏特,作為上限,它比實際鍵能低不太多。另一方面,對HCl來說,實驗測出的鍵能是
4.5電子伏特,而對純離子鍵情況,我們應該以總和+13.6-3.6-11.3=1.5電子伏特作為上限。因此純靜電結合幾乎不能解釋HCI的穩(wěn)定性。
氫,只有當其化合物溶解在能使質子溶劑合的介質中,才能形成氫離子。因此這一溶劑合過程,提供拆斷所需的能量;這一過程的必然推論是質子H+從不存在于凝聚相,而總是以溶劑合物——H3O+,R2OH+等形式存在。這些溶劑合能大小的數量級可以從考慮在水中的溶劑合反應來估算(從熱力學循環(huán)去估算):
H+(g)+xH2O=H+(aq) △H=-1091千焦·摩-1
在象水這樣的合適極性溶劑中,提供溶劑合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質子酸。
水中的氫離子,更確切地說應該叫做水合氫離子,H3O+的性質,討論如下:水中的氫離子通常習慣地稱為“氫離子”,即指H3O+。使用其它術語(如水合氫離子),除在特殊情況下,就有些遇腐。我們通常以H+表示氫離子,即暗示它是水合的,因為許多其它陽離子如Na+、Fe2+、Zn2+等也以同樣的方法表示,也暗示它們在水中實際存在的離子是水合的,例如[Fe(H2O)6]2+。
水本身可微弱電離:
2H2O=H3O++OH-或H2O=H++OH-
化合物如此自電離,其中一個分子把來自另一分子的質子溶劑合的其它情況,也已發(fā)現。例如,在純硫酸中:
2H2SO4=H3SO4++HSO4-
和在液氨中:
2NH3=NH4++NH2-
在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常以pH值表示,其定義是:-log10[H+]。其中[H+]是氫離子活度,在極稀的溶液中,可以近似地把它看作H+離子的摩爾濃度。
25℃,水的離子積是:
Kw=[H+][OH-]=1×10-14M2
這數值明顯地隨溫度而變化。當[H+]=[OH-]時,溶液是中性,而且[H+]=1×10-7M,即pH=7.0;pH低于7.0的溶液是酸性;pH高于7.0的溶液是堿性。
標準氫電極是所有其它氧化還原體系的參比電極。氫半電池或氫電極是:
H+(aq)+e=1/2H2(g)
在所有溫度下,一種惰性金屬電極浸在單位活度(即pH=0)的氫離子溶液中,并且與一大氣壓的氫氣平衡時,根據定義,這一體系的電位是零(E°=0.000伏)。其它電極的電位就與這規(guī)定的零電位相比較而得出。不過,其它電極的絕對電位可能大些或小些,因此與標準氫電極相比較,其中某些必是正的,某些必是負的。而這個課題不純屬氫化學的內容,為了方便起見,在此只作簡單討論。
有時因為電化學符號的習慣表示法不同而引起許多麻煩,大部分是由于“電極電位”這一術語,曾用來表示下列兩種不同概念所造成:
(1)實際電極電位例如25℃時,鋅棒浸在單位活度(a=1)的鋅離子水溶液中,與標準氫電極相比較,其電位是一0.7627伏。這電位的符號是不含糊的,因為如果以鹽橋把這電極與氫電極連接起來,必須把鋅棒連到電位計的負端,把氫電極連到正端,以便測量兩電極間的電位。從物理學來講,鋅電極上的電子要比氫電極上的多些。
(2)半反應電位用這同一化學體系作例子,相似地也把標準氫電極的吉布氏(Gibbs)自由能規(guī)定為零,我們可寫出:
由于金屬鋅實際上溶于酸溶液,在給標準電極下定義的特定條件下,第一對反應的吉氏自由能的標準變化必定是負值,而第二對的必定是正值。因此,根據△G°=-nFE°(n=電子數=2,F=法拉第常數)定義的鋅電對的電位改變了符號。半反應
Zn——>Zn2++2e-
是氧化反應,電位是氧化電位,其符號是所謂的美國慣用符號。半反應
Zn2++2e-——>Zn
是還原反應,電位是還原電位,其符號與歐洲慣用符號有關。只要把涉及它的半反應全部寫出來,哪個電位是合適的,就毫無疑問了。
經審查證明,還原電位符號與實際電極符號相同。根據這種原因,我們采取了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推薦,只有還原電位才應稱為電極電位。所以,每個半反應都可寫為
氧化態(tài)+ne《=》還原態(tài)
形式,并且電極電位E的能斯特方程式為:
E=E°+23026 RT/nF 1og10氧化劑的活度/還原劑的活度
共中E°是標準電極電位,R是氣體常數,T是絕對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