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產化工中天然林產食用色素的生產特點
化學先生 / 2019-07-23
天然食用色素一般穩(wěn)定性較差,對光、熱酶較敏感,易分解、破壞,所以在提取加工過程中應避免使用劇烈的操作條件,同時為了保證產品的純天然效果,避免使用化學藥劑,特別是對人體有害的化學藥劑。
天然食用色素的生產主要經過五個工序,分別是:原料的預處理、色素的提取、色素提取液的濃縮、色素溶液的精制和干燥等。其中濃縮工藝流程見圖6- 1。
色素提取的方法有壓榨法和溶劑提取法,在溶劑法提取工藝中,要求浸提溶劑無色無味,選擇性強,對人體無害。色素提取液的濃縮一般采用真空蒸發(fā),以避免加熱蒸發(fā)時使用太高的溫度,引起色素的分解。
色素的精制過程比較復雜一此,其雜質主要有:揮發(fā)油、樹脂類物質果膠、糖與淀粉以及蛋白質。為了去除這此雜質,對粗產品進行精制。精制的方法主要有:膜分離法、吸附解吸法、離子交換樹脂法和酶法。膜分離工藝見圖6- 2所示。
天然色素雖然來源于天然物質,但受原材料的影響,普遍價格太高,難以與合成色素競爭,這也是天然色素在應用和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天然色素的提取和使用方法以及原材料的組織培養(yǎng)均逐步得到提高,天然色素的生產和應用必將迎來一. 個全新的時代。
天然色素是免檢準用色素,其中有些天然色素已長期被人們所使用,但天然色素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主要是熱穩(wěn)定性差,對光和pH值敏感,著色能力較差,所以解決天然色素的以上問題,是目前林產化工天然色素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