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色素
中文名稱:桑色素英文名稱:Morin別稱:2',3,4',5,7-五羥黃酮分子式: C15H10O7.xH2O分子量: 302.24CAS登錄號: 654055-01-3
質(zhì)檢信息質(zhì)檢項目 指標值含量,% ≥85.0薄層層析試驗 合格硫化灰分,% ≤3.0水分(H2O),% 3.0~11.0消光系數(shù)(λmax,1cm,1% in MEOH) ≥300最大吸收波長/nm 360~375PSA:140.59000LOGP:1.92370
化學特性桑色素為淡黃色至黃棕色針狀結晶或塊狀粉末,對光敏感。露置空氣中轉變?yōu)樽厣?0℃時,1g溶于4000mL水、1060mL沸水,易溶于乙醇,溶于堿溶液呈黃色,微溶于乙醚和乙酸。有害,具刺激性。對水體有危害。桑黃素是從多種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天然活性物質(zhì),屬于黃體酮類化合物,是植物中酚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其分子式為C15H10O7·2H2O,結構為含氧的雜環(huán)連接兩個芳香環(huán)。通常為黃色針狀結晶,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易氧化為棕色,熔點在285~290℃,水溶性較差,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
產(chǎn)品用途桑色素用作分析試劑,鋁的靈敏試劑;鋁、鈹、鋅、鎵、銦和鈧等金屬離子的光度測定或熒光測定;氟離子的容量測定;有機金屬化合物的提取和熒光測定;化學合成;生命科學。
實驗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桑色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2.抗病毒作用:桑色素50ug/ml有抗皰疹病毒的作用,2000ug/g有抗馬鈴薯病毒的作用。3.抗癌作用:桑色素對腹水型肝癌細胞具有光敏殺傷作用,抑制腹水型肝癌細胞的DNA合成,且抑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照光時間的延長而加強。在避光條件下,桑色素也具有殺傷癌細胞的能力。桑色素對腹水型肝Chemicalbook癌細胞的殺傷具有永久性,光敏作用的產(chǎn)生與O2和O無關,而與OH和H2O2密切相關。4.解痙作用:桑色素能抑制膽堿酯酶而顯示解痙作用。5.其他作用:桑色素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飾有抑制作用。桑色素對鼠傷寒沙門氏菌有明顯的致突變作用。桑色素能抑制醛糖還原酶,大鼠體內(nèi)用10-4克分子濃度溶液,抑制醛糖還原酶100%。另外,桑色素有利尿作用。25mg/kg對家兔即具利尿作用。桑色素在體內(nèi)的代謝反應主要為①小腸中的水解反應。②小腸中的結合反應:腸壁上皮細胞中存在葡萄糖醛酸化酶、硫酸化酶和甲基化酶等代謝酶。③Chemicalbook大腸中的水解代謝:大腸中的裂環(huán)降解。④黃酮類化合物在肝臟中的代謝:肝臟可將進入體內(nèi)的藥物轉化為代謝產(chǎn)物最終排出體外,即具生物轉化作用。
產(chǎn)品信息 [重量] 5g [顏色] 黃色 危險性類別 [危險性類別] 非危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