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外傷的急救
銅臭 / 2022-07-09
一、燒傷
燒傷也稱為燙傷或灼傷,它是由灼熱的液體、固體、氣體、電熱、化學物質或放射線等所引起的損傷。
燒傷的傷勢一般按燒傷深度不同分為三度,燒傷的急救辦法應根據各度傷勢分別處理。
一度燒傷:只損傷表皮,皮膚呈紅斑,微痛,微腫,無水泡,感覺過敏。如被化學藥品燒傷,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除去殘留在創(chuàng)面上的化學物質,并用冷水浸沐傷處,可減輕疼痛,最后用1:1000新潔面滅消毒,保護創(chuàng)面不受感染。
二度燒傷:損傷表皮及真皮層,皮膚起水泡,疼痛,水腫明顯。創(chuàng)面如污染嚴重,先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再以1:1000新潔而滅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好,請醫(yī)生治療。
三度燒傷:損傷皮膚全層,包括皮下組織、肌肉、骨骼,創(chuàng)面呈灰白色或焦黃色,無水泡,不痛,感覺消失。在送醫(yī)院前,主要防止感污和休克,可用消毒紗布輕輕包扎好,給傷者保暖和供氧化,必要時注射嗎啡以止痛。
燒傷面積實際比燒傷深度更重要,成人燒傷面積在15%以下的二度燒傷都列為小面積燒傷。傷勢較輕,一般可不必住院治療。超過15%者,都作為大面積燒傷,即使是一度燒傷也是嚴重的。特別是化學藥品燒傷,常伴隨化學中毒現(xiàn)象,給創(chuàng)口治療和痊愈增加了困難。遇到這種事故,應及時搶救并速送醫(yī)院治療。
二、炸傷
化驗工作中常因劇烈反應,或做加壓(減壓)試驗時容器耐壓不夠而發(fā)生爆炸,也可能因室內空氣中含可燃性氣體達到爆炸范圍遇火發(fā)生爆炸。爆炸時可能將人炸傷或燒傷。其急救措施基本同燒傷處理。但炸傷后傷口往往大量出血,這時應立即將傷口上部扎緊,防止流血過多。如發(fā)生昏迷、休克等,應進行人工呼吸,給氧,并送醫(yī)院治療。
三、電擊傷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由電流通過人體所引起的損傷。若電壓很高電流很強,全身肌肉發(fā)生強烈收縮,有時可使身體彈離電源,這樣可減輕損傷。但手掌觸電時,因引起手指屈曲,會抓住電源不放,增加觸電時間,造成嚴重休克,呼吸停止,心臟停跳等。急救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為此可拉下電閘或用木棍將觸電者從電源上撥開。當心別把觸電者摔傷。斷開電源后,檢查傷員呼吸和心跳情況,若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心跳亦停止者要同時進行心臟擠壓。觸電處的皮膚常因高熱火花燒傷,要防止感染。
電擊傷比較輕微者,很快能恢復健康,重者必需請醫(yī)生治療。
應該注意,觸電者在進行急救時,一般不要注射強心針和喝興奮劑。
四、化驗室的一般安全常識
(1)所用藥品,標樣,溶液都應有標簽。絕對不要在容器內裝入與標簽不相符的物品。
(2)禁止使用化驗室的器皿盛裝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裝藥品,更不要用燒杯當茶具使用。
(3)稀釋硫酸時,必須在硬質耐熱燒杯或錐形瓶中進行,只能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邊倒邊攪拌,溫度過高時,應等冷卻或降溫后再繼續(xù)進行,嚴禁將水倒入硫酸中!
(4)開啟易揮發(fā)液體試劑之前,先將試劑瓶放在自來水中冷卻幾分鐘。開啟時瓶口不要對人,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5)易燃溶劑加熱時,必須在水浴或沙浴中進行,避免明火。
(6)裝過強腐蝕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應由操作者親手洗凈。
(7)移動、開啟大瓶液體藥品時,不能將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墊墊好,若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軟后打開,嚴禁錘砸,敲打,以防破裂。
(8)取下正在沸騰的溶液時,應用瓶夾先輕搖動以后取下,以免濺出傷人。
(9)將玻璃棒、玻璃管,溫度計等插入或撥出膠塞、膠管時均應墊有棉布,且不可強行插入或撥出以免折斷刺傷人。
(10)開啟高壓氣瓶時,應緩慢,并不得將出口對人。
(11)禁止用火焰在煤氣管道上尋找漏氣的地方,應該用肥皂水來檢查漏氣。
(12)配制藥品或試驗中能放出HCN, NO?, H?S, SO?,Br?,NH?及其它有毒和腐蝕性氣體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13)用電應遵守安全用電規(guī)程。
(14)化驗室中應備有急救藥品、消防器材和勞保用品。
(15)要建立安全員制度和安全登記本,健全崗位責任制,每天下班前應檢查水、電、煤氣、窗、門等,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