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MSDS安全員 / 2020-03-09
一氧化碳
第一部分 化學品及企業(yè)標識
化學品中文名:一氧化碳
化學品英文名:carbon monoxide;flue gas
化學性質(zhì):一氧化碳一種碳氧化合物,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為無色、無臭、無味、可燃、有毒的氣體。熔點-198℃(-211℃),沸點192.3℃(-190℃)。25℃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0026g/100g水。不易液化和固化,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藍色,一氧化碳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能發(fā)生氧化反應(燃燒反應)、歧化反應等;同時具有毒性,較高濃度時能使人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中毒癥狀,危害人體的腦、心、肝、腎、肺及其他組織,甚至電擊樣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濃度為5000 ppm(5分鐘)。
分子結構:
CO分子是由一個C原子和一個O原子結合成的異核雙原子分子,分子形狀為直線形。根據(jù)電子配對法(價鍵理論),C原子(1s22s22px2py)和O原子(1s22s22px22py2pz)各含兩個未成對的電子,由此可以構成兩個共價鍵:一個是2px沿x軸偶合構成的σ鍵,另一個是2py電子沿x軸“肩并肩”構成π鍵。其結構應該是一般的雙鍵結構: 。與此相應的,其雙鍵的特性應該與一般的碳氧雙鍵(羰基)一樣,即鍵長為121 pm、鍵能為724 kJ/mol〔約173千卡/克鍵,克鍵指1克分子(gram-atom)物質(zhì)所含鍵的數(shù)量,即1mol鍵 [18-19] 〕、偶極矩為7.7×10-30C·m(約2.3德拜)。但實際測得CO的鍵長為113 pm,比一般碳氧雙鍵的短;鍵能為1071.1kJ/mol(約256千卡/克鍵),比一般碳氧雙鍵的大;偶極矩為3.3×10-31 C·m(約0.1德拜),約為一般碳氧雙鍵的 。由于以上矛盾,有學者提出了三重鍵的結構式: ,即在CO分子中,除有一個σ鍵和一個π鍵外,還有一個配位鍵(用“←”表示)。
而按照分子軌道法(分子軌道理論),可以自然地得到CO分子具有三重鍵的結構。按照分子軌道法,CO分子軌道是由C原子軌道和O原子軌道組合而成的,CO分子軌道形成式為:
其分子軌道能級圖:
從CO分子軌道形成式來看,CO分子和N2分子結構十分相似,都是以三重鍵(σ+π+π)結合的:一個σ鍵( ),兩個π鍵( 和 ),其中一個π鍵為配位鍵,共用電子對由O原子提供。其成鍵過程為:C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O原子的最外層有6個電子,C原子的2個單電子進入到O原子的p軌道和O原子的2個單電子配對成鍵,形成兩個共價鍵,然后O原子的孤電子對進入到C原子空的P軌道中形成一個配位鍵,總共形成了三個共價鍵。
一氧化碳由于是CO分子是以三重鍵結合的,故CO的鍵長比一般碳氧雙鍵短、鍵能比一般碳氧雙鍵大;同時,由于O原子的電負性比C原子的高,電子云應該偏向O原子,從而CO分子應該有較大的偶極矩,但CO分子中形成配位鍵的電子對是由O原子單獨提供的,使電子云又反饋到C原子上,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因O原子和C原子間電負性差所造成的極性,使得CO分子偶極矩很小,與CO分子偶極矩很小的事實一致。
化學用途:一氧化碳是合成氣和各類煤氣的主要組分,是有機化工的重要原料,制甲酸鈉,在冶金工業(yè)中作還原劑,是C1化學的基礎,由它可制造一系列產(chǎn)品,例如甲醇、乙酸、光氣等,在治金工業(yè)中用作還原劑。目前已工業(yè)化的C1化學生產(chǎn)技術主要有:(1)乙酸合成。(2)乙酐合成。(3)草酸合成。(4)費托合成。(5)莫比爾法。
生產(chǎn)方法:在工業(yè)過程中都產(chǎn)生一氧化碳,例如合成氨原料氣、黃磷生產(chǎn)尾氣以及鋼鐵工業(yè)的高爐氣和轉爐氣。從一氧化碳資源來說,鋼廠氣數(shù)量龐大。對一氧化碳純度要求高、需要量不是特別大的場合,往往Chemicalbook建立一氧化碳的生產(chǎn)裝置,或利用處理成本較低的副產(chǎn)煤氣。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焦炭氧氣法2.二氧化碳和木炭還原法二氧化碳通入電爐的木炭層被還原成一氧化碳3.合成氨銅洗再生氣法。
企業(yè)名稱: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產(chǎn)企業(yè)地址:廣東省汕頭市潮汕路西隴中街1-3號
郵 編: 515064 傳 真: 0754-82481768
企業(yè)應急電話:
電子郵件地址:
技術說明書編碼:
第二部分 成分/組成信息
√ 純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濃度 CAS No.
一氧化碳 630-08-0
第三部分 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第2.1類 易燃氣體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
急性中毒 輕度中毒者出現(xiàn)劇烈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但無昏迷,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意識障礙表現(xiàn)為淺至中度昏迷,但經(jīng)搶救后恢復且無明顯并發(fā)癥,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現(xiàn)深度昏迷或去大腦強直狀態(tài)、休克、腦水腫、肺水腫、嚴重心肌損害、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紅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識障礙恢復后,約經(jīng)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現(xiàn)遲發(fā)性腦病,以意識精神障礙、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為主。
慢性影響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對心血管影響無定論。
環(huán)境危害:對環(huán)境有害。
燃爆危險: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不會通過該途徑接觸。
眼睛接觸:不會通過該途徑接觸。
吸 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就醫(yī)。
食 入:不會通過該途徑接觸。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一氧化碳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有害燃燒產(chǎn)物:
滅火方法:用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滅火。
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第六部分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行動: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jù)氣體的影響區(qū)域劃定警戒區(qū),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q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yè)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tǒng)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qū)直至氣體散盡。
第七部分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tǒng)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堿類接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chǎn)生靜電。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shù)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易燃氣體專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堿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chǎn)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第八部分 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接觸限值:
MAC(mg/m3): 20[高原海拔2000米~3000米],15[高原海拔>3000米] PC-TWA(mg/m3): 20[非高原]
PC-STEL(mg/m3): 30[非高原] TLV-C(mg/m3): -
TLV-TWA(mg/m3): 25ppm TLV-STEL(mg/m3):
監(jiān)測方法:直接進樣-氣相色譜法;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法。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生產(chǎn)生活用氣必須分路。
呼吸系統(tǒng)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或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 防 護:戴一般作業(yè)防護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xiàn)場嚴禁吸煙。實行就業(yè)前和定期的體檢。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qū)作業(yè),須有人監(jiān)護。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無色無味氣體。
pH值: 無意義 熔點(℃): -205
沸點(℃): -191.5 相對密度(水=1): 0.79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0.97 臨界溫度(℃): -140.2
臨界壓力(MPa): 3.50 辛醇/水分配系數(shù): 無資料
閃點(℃): <-50 引燃溫度(℃): 610
爆炸下限[%(V/V)]: 12.5 爆炸上限[%(V/V)]: 74.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數(shù)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學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氣等,及用作精煉金屬的還原劑。
第十部分 穩(wěn)定性和反應性
穩(wěn)定性:穩(wěn)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產(chǎn)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807ppm/4h 小鼠吸入LC50(mg/m3): 2444ppm/4h
人吸入LCL0(mg/m3): 4000ppm/30min 人吸入TCL0(mg/m3): 150ppm/24h;650ppm/45mi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效應
刺激性:
亞急性與慢性毒性: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時/天,30天,出現(xiàn)生長緩慢,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shù)增高,肝臟的琥珀酸脫氫酶及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壞。
猴吸入0.11mg/L,經(jīng)3~6個月引起心肌損傷。
致突變性:微核試驗:小鼠吸入1500 ppm/10M。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小鼠吸入2500 ppm/10M 。
致畸性:大鼠、豚鼠、小鼠孕后不同時間吸入最低中毒劑量(TCLo)不同濃度,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大鼠孕后1-22天吸入150ppm/24H、103mg/m3以及小鼠孕后1-21天吸入103mg/m3,致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豚鼠孕后23-61天吸入200ppm/10H,致肝膽管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大鼠孕后0-20天吸入75ppm/24H,致免疫系統(tǒng)和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
其 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50ppm/24小時(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異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25ppm/24小時(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第十二部分 生態(tài)學資料
生態(tài)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該物質(zhì)對環(huán)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zhì):危險廢物
廢棄處置方法:用焚燒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guī)。
第十四部分 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21005
UN編號:1016
包裝類別:Ⅱ類包裝
包裝標志:易燃氣體;有毒氣體
包裝方法:鋼質(zhì)氣瓶。
運輸注意事項:采用剛瓶運輸時必須戴好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jié)L動。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shù)量的消防器材。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chǎn)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嚴禁與氧化劑、堿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公路運輸時要按規(guī)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qū)和人口稠密區(qū)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規(guī)信息
法規(guī)信息:下列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對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儲存、運輸、裝卸、分類和標志等方面均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chǎn)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1月9日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議通過);
安全生產(chǎn)許可證條例(2004年1月7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通過);
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 13690-92);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GBZ 2-2002);
危險化學品名錄;
高毒物品目錄。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時間: 2020年3月9日
填表部門: 研發(fā)部
數(shù)據(jù)審核單位:http://yuehuifs.cn/
修改說明: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