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和分子氧的活化機理
化學先生 / 2019-07-30
甲烷單加氧酶的催化反應循環(huán)是羥基化酶MMOHox,在還原酶的作用下先從NADH接受兩個電子,變?yōu)檫€原態(tài)。然后還原態(tài)的MMOHred與分子氧作用,經(jīng)過兩種中間態(tài)0和P,脫去水后形成中間物Q,Q與底物結合,再經(jīng)過兩種過渡態(tài)形式R和T,釋放出產(chǎn)物,并重新回到氧化態(tài)的MMOH,如圖3-10所示。要證明這一反應機理的有效性,就必須設法檢測到在催化反應循環(huán)中,MMOH的雙鐵核中心與分子氧和反應底物形成中間化合物。
(1)中間化合物O的形成在MMOB存在條件下,將處于還原態(tài)的羥基化酶MMOH與02迅速混合,發(fā)現(xiàn)g=16的EPR信號消失,而這一信號是二價Fe的特征,推測可能是O:與二價Fe相結合在活性點上的狀態(tài)。
(2)中間化合物P的形成這是一種沒有EPR信號的中間化合物。它在700nm左右有比較寬的吸收帶。拉曼光譜和Mossbauer譜的研究都表明O2分子是對稱地連接到鐵原子上,形成了過氧化物復合物。
(3) 中間化合物Q的形成化合物 P自動轉(zhuǎn)變?yōu)橐环N黃色的中間化合物,吸收峰值= 330nm,430nm, 通過Mossbauer譜的研究,推斷化合物Q中的兩個鐵是抗磁性高自旋四價Fe(IN)原子。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Fe(IV)雙核鐵簇。從EXAFS和Mossbauer譜給出的分析結果推測,MMOH的中間體具有FefO2鉆石核結構。這種結構保證了高價態(tài)Fe(IV)- O鍵的穩(wěn)定性。
(4)中間化合物R的形成化合物Q與底物的反應是MMO催化反應循環(huán)中最關鍵的一步。推測是Q與底物反應,從底物中獲得一個氫生成一個底物自由基中間體R。
(5)中間化合物T的形成在底物硝基苯存在時, 中間體Q消失后產(chǎn)生有色的產(chǎn)物硝基苯酚。用停流譜觀察硝基苯酚的產(chǎn)生過程,發(fā)現(xiàn)產(chǎn)物是通過一種在325nm和395nm有吸收峰的中間體T形成的,T消失后重新產(chǎn)生氧化態(tài)的MMOH.
從圖3-10的機理模型不難看出,甲烷單加氧酶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可以概括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分子氧活化,然后是底物烴的活化。在分子氧的活化過程中,中間化合物P到Q的轉(zhuǎn)化過程主要是由于分子氧的0--O鍵斷裂。Lipscomb及其同事認為,在中間物P中O 0鍵斷裂形成Q中間體的同時,氧與體系中的質(zhì)子形成了水分子。甲烷C H鍵的活化可能存在兩種機理,即自由基機理和氧插入機理,Lipscomb等更傾向于自由基機理。他們使用手性乙烷檢測M. trichos proium OB3b的sMMO催化反應產(chǎn)物認為,作為自由基探針底物的這種小分子與甲烷相似,分析結果說明有自由基的形成。用相同的方法,對M.capsulatusBath菌的MMO進行實驗,也取得了相似的結果。Lippard提出了氧插人機理,他們使用甲基異構烷烴作為探針底物,研究了M. capsulatus Bath菌,沒有發(fā)現(xiàn)重排產(chǎn)物,只在甲基位置發(fā)生了羥基化。這種現(xiàn)象說明催化過程中并沒有自由基中間體形成。
相關文章
甲烷的性質(zhì)和用途http://yuehuifs.cn/article.php?id=2552
甲烷MMOH雙鐵核中心構型http://yuehuifs.cn/article.php?id=3551
甲烷的分子結構http://yuehuifs.cn/article.php?id=2553
甲烷具有什么物理化學性質(zhì)http://yuehuifs.cn/article.php?id=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