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發(fā)射連續(xù)光譜的光源發(fā)出的光(強度為I。)通過濃度為C的原子蒸氣時,有一部分光被吸收,而透過光的強度(I)的頻率分布如圖85所示。
實驗證明,I0和I的關(guān)系遵守朗伯一比爾定律,即

I = I0e-kvcl
式中 L一一吸收層厚度(厘米),
Kv一—吸收系數(shù),Kv的因次為厘米-1,它是頻率v的函數(shù)。
當(dāng)原子蒸汽的厚度保持一定時設(shè)K = KvL
所以I=I0·e -kc
A=log I0/I=KC A稱為吸光度
圖86所示為Kv對V的典型曲線,通常稱為吸收線的輪廓。在中心頻率V0處Kv有極大值(K0),當(dāng)Kv等于極大值一半時,K0/2處兩點間的橫坐標(biāo)值叫做吸收線的半寬度(△v)。

吸收線具有一定寬度是由以下幾點原因產(chǎn)生的:
(1)譜線的自然寬度,一般約為10A數(shù)量級;
(2)多普勒變寬又叫譜線的熱變寬,它由原子的熱運動引起;
(3)羅蘭茲變寬,由于粒子碰撞引起:
(4)赫魯茲馬克變寬,因與同種原子碰撞或接近引起。(3)和(4)兩種變寬又叫壓力變寬,它們在氣壓低于0.01毫米時可忽略不計;
(5)斯塔克變寬,由外部電場或帶電粒子和離子形成的電場引起;
(6)齊曼變寬,因磁場影響而產(chǎn)生。一般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不計。
從上面的譜線變寬可知,無論是原子發(fā)射或吸收線的輪廓都有一定的寬度。此時,朗伯比爾定律不適用。只有當(dāng)使用銳線光源(例如空心陰極燈),發(fā)射線的半寬度在0.01A時,就可近似地把銳線光源相對于吸收輪廓當(dāng)作單色光。此時,朗伯一比爾定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