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化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及其特性
化學先生 / 2019-07-01
指進入肌體后,累積達一定的量,能與體液和組織發(fā)生生物化學作用或生物物理學作用,擾亂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具體指標:
經(jīng)口: LD50≤500 mg/kg (固體)
LD50≤2000 mg/kg (液體)
經(jīng)皮: LD50≤1000 mg/kg (24 h接觸)
吸人: LC50≤10 mg/L (粉塵、煙霧)
該類分為毒害品、感染性物品2項。其中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為級毒害品和二級毒害品。
毒害品的主要特性如下:
①溶解性。很多毒害品水溶性或脂溶性較強。毒害品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因為易于在水中溶解的物品,更易被人吸收而引起中毒,如氯化鋇易溶于水,對于人體危害大,而硫酸鋇不溶于水和脂肪,故無毒。但有的毒物是不溶于水但可溶于脂肪的,這類物質(zhì)也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一定的危害。
②揮發(fā)性。大多數(shù)有機毒害品揮發(fā)性較強,易引起蒸氣的吸入中毒。毒物的揮發(fā)性越強,導致中毒的機會越多亦一般沸點越低的物質(zhì),揮發(fā)性越強,在空氣中的濃度越高,易發(fā)生中毒。
③分散性。固體毒物顆粒越小,分散性越好,特別是一些懸浮于空氣中的毒物顆粒,更易吸人肺泡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