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氟化物和濃硫酸加熱,其放出的氟化氫蒸氣能使玻璃表面粗糙,像是被或多或少的濃霜所覆,因而可以示明。小量氫氟酸雖然并不會產(chǎn)生可観的侵蝕,但可使玻璃表面發(fā)生足夠的變化,致不能再被濃硫酸潤濕。于是濃硫酸流動得不滑暢而聚成液滴,像水在有油的表面上那樣。這個不潤濕效應,是由于玻璃的二氧化硅與氫氟酸之間發(fā)生了表面反應,而濃硫酸在此處的功用似一脫水劑:
這個示意反應式,意在顯示表面反應導致硅-氟結(jié)合,但其中硅原子并不離去其原來物相的締合。表面反應并不形成反應產(chǎn)物作為獨立的物相,原是化學吸附的主要特點。
這個不潤濕效應可以用來檢定不揮發(fā)有機化合物中的氟,但必須先將與碳結(jié)合的氟轉(zhuǎn)化成為無機結(jié)合的氟。一個可靠的操作手續(xù),是將試樣和石灰灼燒來生成氟化鈣,然后用濃硫酸使灼燒殘渣放出氟化氫。不潤濕效應的可観性,曾因利用鉻酸-硫酸而有所改進。
操作手續(xù) 固體待試物質(zhì)與數(shù)毫克氧化鈣在一硬玻璃小試管(容量約5毫升)中混和?;蚋挠靡坏卧囈杭拥窖趸}上,并使之干燥。然后灼燒這混合物,起初在頂部開始加熱,以后逐漸推向管底。冷卻后的殘渣,用0,5毫升鉻酸-硫酸處理,或在直接火焰上加熱,或在水浴上加熱10分鐘。將管搖蕩;如有氟存在,可由管壁參差不同的潤濕示明,這種最象使人回億到它像一種油狀的表面。
試劑:鉻酸-硫酸 1克K2CrO4溶解于100毫升濃硫酸中。
這個試驗,在下列各物中檢定出氟:
如果所含氟量不是太小,本操作手續(xù)所規(guī)定的和石灰煅燒,就非必要。產(chǎn)生HF的氧化分解過程,可用鉻酸-硫酸一起加熱來代替以使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