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氧化鉬灰化的試驗法
不論任何性質的有機化合物和亮黃色的三氧化鉬混合,逐漸加熱(最高溫度應在500°左右),它們或它們的熱分解產物都會被氧化,而同時產生低級的氧化鉬(所謂鉬藍)。因此,發(fā)生了一種總燃燒反應,其中加熱的三氧化鉬作用似氧化劑。揮發(fā)的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及水,如為含氮有機化合物,還有各種氧化亞氮一起生成。含鹵素及硫的有機物料在用鉬酸酐氧化時,似乎會產生氫鹵酸和三氧化硫。
元素碳的總氧化,可用下式表示:
C+4MoO3 → 2Mo2O5+CO2
當采用下面所述的試験時,必須保証完全沒有可被三氧化鉬氧化的其它化合物存在。例如,無水堿金屬亞硫酸鹽或亞砷酸鹽,在這個試驗的條件下,也能還原MoO3為鉬藍,這說明了氧化還原作用,也能在固體與固體之間發(fā)生。如果遇到試驗會被能氧化的無機化合物干擾,可用濃的過氧化氫將試料蒸發(fā)至干數次來補救。銨鹽必不可存在,因銨鹽在熱分解時會放出氨氣,將按下式和熱的三氧化鉬反應①:
2NH3+6MoO3 → 3H2O+N2+3Mo2O5
氨的性行,証明了MoO3也會和氣相的有機化合物或其熱解產物發(fā)生反應。
操作手續(xù) 用一根一端閉口的硬玻璃管(約75×7毫米),導入小量的固體試料,或將試液一滴放入管中在110°下蒸發(fā)。然后將細粉狀的三氧化鉬裝到管內至半滿,并用吸管連接一泵。待空氣抽去后,將管傾斜夾住,用一小火焰先熱上部的氧化鉬,再熱至下部,按這樣情況將管加熱1~2分鐘。如有含碳的物質存在,它與淡黃色鉬酸酐的接觸點上,將有一個藍色的色區(qū)出現。藍色色區(qū)的大小,與其顏色的強度,將依試樣中的碳合量而異。
這個用三氧化鉬灰化的操作手續(xù),可檢出:
5微克 甘露糖醇與蔗糖內的碳
1微克 脲內的碳
3微克 水楊酸內的碳
8微克 檸檬酸內的碳
使砷酸銀還原為元素銀的試驗法
棕紅色的砷酸銀加熱到900°仍無變化,但它和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即在低于這個溫度時,也會產生金屬銀。這個還原作用,是由于發(fā)生了兩個過程。首先發(fā)生的是Ag3AsO4與含碳熱解產物之間的局部化學反應:
2Ag3AsO4+C → 2Ag3AsO3+CO2 (1)
式(1)所產生的亞砷酸銀,灼燒時不穩(wěn)定,再進行內部分子的氧化還原反應:
2Ag3AsO3 → 4Ag0+2AgAsO3 (2)
式(1)與式(2)之和,可以給出砷酸銀還原過程的示意式如下:
2Ag3AsO4+C → 2AgAsO3+CO2+4Ag0 (3)
氧化還原反應(3)的發(fā)生,與有機物料的存在,假使那時已有大量金屬銀形成,就可從分散極細金屬銀的暗色而直接認出。如果要求較高的靈敏度,最好通過它和磷鉬酸的鹽酸溶液的反應來對金屬銀作出檢定。結果生成氯化銀及高度著色性的鉬藍水溶膠。小量的鉬藍水溶膠可和戊醇振蕩從水相中萃取出來。
操作手續(xù) 砷酸銀數毫克,與固體試樣或待試物的溶液一滴在一微量試管內混和。后一情兄,應蒸發(fā)使干。將混合物用約等量的砷酸銀蓋住,并在微焰燈上加熱數分鐘。冷卻后,加入磷鉬酸溶液一滴或兩滴。如有有機物存在,則立即,或在1~2分鐘內現出藍色。藍色的強度,決定于試樣內可氧化的碳、氫等的數量。
試劑:1)利用砷酸鈉和硝酸銀的作用來制取砷酸銀。沉淀應收集在一燒結玻璃的坩堝內,或可用離心法分離。產物徹底洗滌,然后在110°干燥之。
2)3%磷鉬酸在1:1鹽酸中的溶液。
這個操作手續(xù),能檢出甘露糖醇、蔗糖與脲內5微克的碳。
① 這個效應與一個熟知的事實相符,即粉狀的鉬酸銨在蓋好的坩堝內加熱,會變成藍色。如果在空氣中延長加熱,藍色的Mo2O5即變成黃色的Mo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