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分析天平為一種高靈敏度的等臂天平(也有不等臂的)。它主要是根據(jù)杠桿原理設計的,支點在中央,重點和力點分別在支點的兩側。稱量時將稱量的物體放于右盤,在左盤盤內(nèi)放入砝碼;當達到平衡時,根據(jù)杠桿原理,這時支點兩邊的
力矩相等。當天平兩臂相等時,則被測物體的重量恰好等于砝碼的重量。
分析天平必需有較高的靈敏度,才能保證稱量的精確度。
圖5以ABC表表示天平梁,C為支的點,G表示天平的重心,表示天平梁與a81稱盤的重量。
當天平兩臂相等,物體重量Q等于砝碼重量P時,天平的橫梁處于水平狀態(tài),即天平兩邊力矩相等。如果在天平一邊加微小的重量,使橫梁傾斜,其重心G移至G,同時A移至A",B移至B'后而靜止。
根據(jù)力矩原理,這時
(Q+q)MC=G'R·W+CM'·P
∴ (Q+q)A'ccos a =cg'sinaW +PCB'cos a
∵ A'C=CB'=1, CG=CG'=d
∴ (Q+9 )lcos a=dsinaW+Plcos a
(Q+q)lcod s-Plcos a=W sin a
∴ (Q+g-P)lcos a =W dsin a
∵ Q=P
∴ qlcos a=W dsin a
ql
∴ tan a= ——
Wd
當A、B兩力點與支點C在一直線上時,天平的靈敏度與負荷無關。這時靈敏度僅與杠桿臂長1成正比,與天平梁的重量和重心每支點的距離d成反比例,即
(1)天平臂(l)愈長則靈敏度愈大;
(2)天平梁和稱盤的重量愈輕,靈敏度愈大;
(3)天平梁的重心與支點的距離(d)愈近,靈敏度愈大。
當d為正值時,重心在支點C的下方,天平穩(wěn)定平衡。設想此時天平并不因加一小重量而傾斜,而是受一擾動而擺動,這時q=0,則
0l
tan a = ——— = 0
Wd
即天平擺動后,仍回到原位置。當Q?0而為一適當?shù)男≈亓繒r,則tan為一正值,即天平須偏至一定位置才平衡。
當α角度小時,則tana=a(用半徑度表示)
ql
a = ———
Wd
即在稱盤一方增加一定微小重量q時,若天平梁的傾斜角度α愈大、則天平的靈敏度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