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管是準確測量放出液體體積的儀器,按其容積不同分為常量、半微量及微量滴定管;按構造上的不同,又可分為普通滴定管和自動滴定管等。

常量滴定管中最常用的是容積為50毫升的滴定管,這種滴定管上刻有50個等分的刻度(單位為毫升),每一等分再分十格(每格0.1毫升),在讀數(shù)時,兩小格間還可估出一個數(shù)值(可讀至0.01毫升)。
此外,還有容積為100和25毫升的常量滴定管,分刻度值為0.1毫升。
容積10毫升、分刻度值為0.05毫升的滴定管有時稱為半微量滴定管。
在滴定管的下端有一玻璃活塞的稱為酸式滴定管;帶有尖嘴玻璃管和膠管連接的稱為堿式滴定管。圖3-16所示即為這兩種滴定管。堿式滴定管下端的膠管中有一個玻璃珠,用以堵住液流。玻璃珠的直徑應稍大于膠管內(nèi)徑,用手指捏擠玻璃珠附近的膠管,在玻璃球旁形成一條狹窄的小縫,液體就沿著這條小縫流出來。

酸式滴定管適用于裝酸性和中性溶液,不適宜裝堿性溶液,因為玻璃活塞易被堿性溶液腐蝕。堿式滴定管適宜于裝堿性溶液。與膠管起作用的溶液(如KMnO4、I2、AgNO3等溶液)不能用堿式滴定管。有些需要避光的溶液,可以采用茶色棕色)滴定管。
微量滴定管如圖3-17所示,這是測量小量體積液體時用的滴定管,它的分刻度值為0.005或0.01毫升,容積有1~5毫升各種規(guī)格。使用時,打開活塞A,微微傾斜滴定管,從漏斗B注入溶液,當溶液接近量管的上端時,關閉活塞A,繼續(xù)向漏斗加入溶液至占滿漏斗容積的三分之二左右止。滴定前先檢查管內(nèi),特別是兩活塞間是否有氣泡,如有應設法排除。打開活塞C,調(diào)節(jié)液面至零線。滴定完畢,讀數(shù)后,打開活塞A讓溶液流向刻度管,經(jīng)調(diào)節(jié)后又可進行第二份滴定。
自動滴定管是上述滴定管的改進,它的不同點就是灌裝溶液半自動化,如圖3-18所示,儲液瓶A用于儲存標準溶液,常用儲液瓶的容積為1~2升。量管E是以磨口接頭(或膠塞)B與儲液瓶連接起來,使用時,以打氣球D打氣通過玻璃管H將液體壓入量管并將其充滿。玻璃管G末端是一毛細管,它準確位于量管零的標線上。因此,當溶液壓入量管略高出零的標線時,用手按下通氣口C,讓壓力降低,此時溶液即自動向右虹吸到儲液瓶中,使量管中液面恰好位于零線上。

F是防御管,為了防止標準溶液吸收空氣中的CO2和水分,可在防御管中填裝堿石灰。
自動滴定管的構造比較復雜,但使用比較方使,適用于經(jīng)常使用同一標準溶液的日常例行分析工作。
滴定管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上述幾種以外,還有高位自動裝液滴定管,彎形活塞滴定管,二斜孔三通活塞滴定管等(如圖3-19所示),還有帶藍線襯背的滴定管,讀數(shù)比較方便。這些滴定管在生產(chǎn)單位應用也較廣泛。
